海门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海门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31     浏览次数:     来源:新华日报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江苏如何做好保障粮食安全这篇大文章?

杨时云:江苏始终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近8年全省粮食产量都稳定在700亿斤以上。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坚决扛起勇挑大梁重大责任,重点突出五个聚焦,加快推动粮食生产大省向粮食产业强省迈进。

聚焦藏粮于地稳产能。保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多渠道挖掘大豆油料扩种潜力。确保十四五期末建成5000万亩以上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吨粮田,狠抓耕地质量提升,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聚焦种业创新强基础。加快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种业创新链建设,集中力量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实现种源自主可控,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

聚焦科技强农促增产。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三支队伍作用,强化重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深化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努力挖掘农业增产提质潜力。

聚焦机器换人提效率。大力实施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行动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两大行动”,到2025年,全省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

聚焦机制健全增效益。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要求,引导推动各级健全财政粮食生产稳定投入机制,打好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扶持政策“组合拳”。加快推进种粮一体化步伐,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化开发,延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让农民种粮尽可能多得利。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新的重大部署。我省在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强省建设方面将有什么突出举措?

杨时云: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将把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以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以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为重点,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加强统筹谋划。引导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培育优质粮油、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绿色果蔬等4条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级的省级重点链,10条超五百亿级的市域农业全产业链,10条超百亿级的县域农业全产业链,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链主企业。

坚持重点突破。组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发挥江苏农产品种类丰富、名优产品多、地域特色明显的优势,引导支持中央厨房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大力发展预制菜。到202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4万亿元。

拓展多种功能。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将我省建设成为产业规模大、结构优、效益好,发展质量精、品质高、联农带农强的休闲农业强省。到2025年,休闲农业年综合收入超过1300亿元,江苏特色休闲农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培育25个高质量美丽乡村精品农旅区。

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行动,充分发动农民发展乡村产业,让农民参与更多产业链环节、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共同富裕。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集团军。

记者: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农村部门将采取哪些举措,加快促进我省城乡融合发展?

杨时云: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战略部署,我们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更加注重城乡融合发展,采取有效措施畅通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公共服务向村覆盖、往户延伸,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更大力度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档升级,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备,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持续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

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有序流动。通过多种方式既让农民能够进城入镇就业创业,也让城里人能够下乡投资、消费、感受田园生活。一方面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社会化服务;另一方面加强政策研究和创设,探索通过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等招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积极打造城乡融合载体平台,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模式。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以县(市、区)为单位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积极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加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平台建设力度。培育一批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样板,探索形成一批具有江苏特色、区域特点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形成示范引领、梯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