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海门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整合利用资源优势 海门颐生村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格局
发布时间:2021-09-15     浏览次数:     来源:南通发布

 

初秋时节,走在海门区常乐镇颐生村里,微风拂面,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张謇故里小镇展露雏形,一副“农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2020年,原颐生村、培育村合并,颐生村成为海门区最大的行政村。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29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92万元,2021年列入南通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近年来,颐生村整合和利用全村土地、人文等资源禀赋优势,形成历史人文、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格局,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常乐镇颐生村毗邻常乐镇镇区,是典型的原生态村庄。近年来,颐生村以农业项目为抓手,多渠道增加村营收入。

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主体,成立华旺家庭农场、喜乐家庭农场,创设“嘉禾牌”和“稻乐米”农副产品品牌,系统推广本村草莓、西甜瓜、葡萄等高效经济作物和优质大米。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稻麦轮作新型合作农场项目,深化30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与海门知名农业公司强盛农业共同打造500亩“乐番天”番茄生产基地,推动省级农业重大项目建设。

同时,该村致力建设特色田园示范区,2020年将颐南片区成功打造成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021年持续推进盐行桥东、酒厂西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现特色田园连片化发展格局。

打造文旅体验区,推进“张謇故里”项目建设

颐生村是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出生地,该村利用此项优势,强势推进“张謇故里”项目建设,通过打造新型文旅体验区——颐生汀村,集中展现张謇村落主义内涵和江海文化脉络,突出“四汀宅沟”传统建筑语言,着力保存老屋风貌和村庄肌理。项目涵盖建设内容包括游客接待中心、汀咖啡、汀码头、小小水利汀等一系列汀主题空间,项目总面积350亩,其中核心改造区面积80亩,2021年计划完成北区建设,实现游客接待。同时,颐生村进一步强化名人效应。省级重点文旅项目——张謇故里小镇一期核心区预计2021年10月正式开放运营,张謇故居敦裕堂预计2021年11月完成施工建设。

为了进一步美化乡村环境,颐生村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系统化进行农房外立面改造、庭院整治、河道疏浚、坡岸改造等工作,新建两座旅游厕所,实现旅游线路彩色化及关键游步道亮化,打造村落游园“颐荷园”,建设“常乐001号”体验式小火车,打造民宿样板间,丰富村域内部全域体验。

该村还积极探索“点餐式”旅游体验模式,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发不同点位、不同时长的自驾游、徒步游、研学游、摄影游等主题经典线路,实现“我的旅游我做主”目标,提高游客满意度和旅游品质。

依托现有资源优势,探索村集体增收新路子

颐生村拥有耕地面积6880亩,该村多措并举做足土地“文章”,多业态、多渠道探索增收新路子,不断拓宽村级集体经济。

土地流转租赁促增收。常乐镇颐生村在全区率先实现4000亩集体土地流转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流转土地资源配置,保留1000亩土地用于传统租赁,种植草莓、西甜瓜等四季果蔬,每年可获得土地租金100万元。

高标准农田助推发展。颐生村推进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1000亩开办新型合作农场,实行稻麦轮作,2021年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

打造村企联建式项目。颐生村与强盛农业开展“村企联建”,共同打造1000亩“乐番天”项目,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前期的大棚设施建设投入及维护,强盛农业负责育苗种植、过程指导,兜底产品销售,预计村集体增收40万元左右。

采用多样化经营模式。颐生村推广种植1000亩葡萄等高效经济作物,采用“家庭农场+社会资本+合作社”经营模式,2021年预计将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

探索村集体经济实现模式。该村试点创办村管集体企业汀柳人家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开发环境保洁、沟河管护、乡村旅游、养老管护等业务。上半年,颐生村已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