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把农村产权交易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5月份全面启动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并于6月19日完成了第一单交易。几个月过去了,我市农村产权交易工作的现状如何?昨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市农村产权交易工作已步入正轨,并在破解瓶颈制约、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农村产权交易纳入平台
“把农村产权放在平台上交易,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交易过程阳光透明,这已成为我市农村产权交易的一种新常态。”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负责人江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过去,我市农村产权,尤其是土地流转交易存在自发性、私下进行的现象,往往会造成不规范、不透明。今年,我市全力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把农村产权交易纳入平台,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流程、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文书、统一交易监督,农村产权交易工作初见成效。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个区镇通过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成交项目50个、成交总金额2004万元、交易总面积4097.9亩。其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交项目19个、成交金额1894万元、交易面积4088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使用权成交项目31个、成交金额110万元、交易面积9.9亩。
操作规范确保阳光透明
在农村产权交易工作中,我市紧扣“规范”二字,利用市、区镇两级交易平台,对项目的每一道交易程序,都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公开、公正。
今年以来,我市精心组织,强化统筹,稳步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了市农村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各区镇分别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健全了上下贯通、各方协同、运作通畅的工作机制,研究出台了《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从源头上规范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运行。
在具体工作中,我市多次召开农村产权交易业务交流会,从把握农村产权交易相关政策、规范农村产权交易相关业务和执行农村产权交易相关规定方面,对全体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操作员进行业务指导。对交易的规范运作,我市做到了严格审查交易主体、严格规范交易流程、严格交易机构管理,基本实现了“程序统一、操作规范、信息公开、监督有力”的产权交易程序。同时,我市强化考核督查,对各区镇的农村产权交易合同制订、资料归档等严格要求,对各村的农村产权交易进行打分,达不到要求按比例扣分。
创新机制激活农村闲置资本
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是政府主导、服务 “三农”的公益性、非盈利性的服务机构,以服务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业内专家表示,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让农村产权交易真正激活农村闲置资本。
专家表示,激活农村产权交易,要推进农村资源资本化,让农村资源由“不值几个钱”到“可卖大价钱”;要推进要素市场化,促进农村资源向城市工商企业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流动,城市工商资本和工业管理技术向农村流动;要推进农业产业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
下一步,我市将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引导金融及各类社会资本支持现代农业;构建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引导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以农村产权直接向金融机构抵押贷款;引入农村保险服务业务,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农业巨灾专项风险基金和农业保险体系。
海门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海门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